行业洞察,与时俱进

专家面对面 | 北京潞河医院医企研讨交流会,聚焦减重临床研究
2024-09-27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加剧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在此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于9月26日成功举办“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减重专场”医企研讨交流会。


       会议聚焦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减重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jpg


#01

开场致辞


2.jpg

       DCT联盟负责人、速速科技CEO吕宁表达了对临床研究创新和医企合作的支持。DCT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试验模式,以其高效、便捷、降低成本等优势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DCT联盟的工作目标是推动行业交流,提升公众对DCT的认识和接受度,并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02

专题演讲


3.jpg
      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主任赵冬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科室设有潞河医院唯一一个首医博士点,是北京市重点临床专科,团队年轻且人才辈出。医院拥有在国内名列前茅的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数字化实现对科研、患者、科室等多模块的体系化建设,对超过1万名患者进内外闭环式管理。牵头通州区MMC 1+X项目,将社区医院纳入管理中,搭建出一套成效显著的管理体系。

4.jpg
      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行政副主任张宝玉介绍,中心具有完善的GCP体系,相应的SOP下,质量是GCP管理的核心,突出了临床试验的规范性和重要性。从核查、稽查、自查等,到项目执行的可视化,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中心已形成了肥胖代谢病的MDT管理团队,可进行多维度的减重代谢改善和全生命周期的肥胖代谢管理。
5.jpg

       临床研究机构办副主任梁欣介绍了医院在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流程优化方面的诸多实践与成就。GCP纳入国考及市考后,行业也面临挑战。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作为强势科室,在临床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医院目前已实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管理,随着在GCP体系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和研究者培训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梁欣强调GCP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与申办方及产业相关专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与创新。


#03

行业交流


6.jpg
      甘李药业医学事务部负责人谢天介绍了公司在肥胖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甘李药业不仅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将研发视角拓展至肥胖治疗。谢天谈到肥胖症药物的未来趋势,将针对改善药物自身特征,在增强治疗效果、延长作用时间的同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并兼顾肥胖并发症。谢天也强调了数字化临床试验在提高研究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甘李药业正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以优化临床试验流程,并探索注册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7.jpg
     仁会生物医学部负责人张琳带来了贝那鲁肽在减重治疗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作为全球唯一的全人源GLP-1药物,贝那鲁肽在减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包括较低的反弹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在胃肠道反应方面。此外,在实验中未见生殖毒性,也为育龄女性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疗选择。贝那鲁肽的未来研发方向包括开发新型给药途径,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8.jpg

       北京海金格医药临床项目部总监葛丽香分享了如何在减重临床研究中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以提高研究的成功率并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她认为,在减重领域,临床研究项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科学的研究设计,更在于项目管理的精细执行。葛丽香提出了几个核心要素:团队分工与协调、受试者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


9.jpg

       北京方舟百信临床质量顾问周军芳介绍了当前GCP质量管理中遭遇的挑战与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她指出,研究中心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确保受试者入排标准的准确性、疗效指标的可靠性、药物管理的规范性等。一个健全的体系能够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同时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0.jpg

       速速科技DCT事业部电子支付业务负责人朱文杰介绍了临床试验受试者补偿电子支付的最新进展。临床研究电子支付是指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时,通过电子支付平台,将受试者的补助直接发放到其指定的电子账户中。她强调了电子支付在提高支付速度、降低成本和保护受试者隐私方面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合规性问题,包括遵守GCP准则和处理受试者补贴的税务问题。与会者对电子支付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期待其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次会议为临床试验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减重临床研究项目合作与资源共享,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持续进步,数字化临床研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电话:

010-8750516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4号平安幸福中心B座502

邮箱:susukeji@epatient.cn


官方微信